成員

陳恆輝先生

陳恆輝先生

藝術總監

愛麗絲劇場實驗室藝術總監。陳恆輝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主修導演,並憑畢業作品《浮石傳》獲得校內傑出導演獎。導演作品包括《卡夫卡的七個箱子》、《第三帝國的恐懼和苦難》、《終局》、《哈姆萊特機器》、《香港三姊妹》、《一齣如夢幻的戲劇》、《暴風雨》、《老婦還鄉記》、《他美得尤其像一架縫紉機和一把雨傘在解剖台上的偶遇》及《櫻桃園實驗》,多次獲邀到中國內地、台灣及海外演出。

陳恆輝於2009年憑《卡夫卡的七個箱子》榮獲第十八屆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導演(悲劇/正劇)、第一屆香港小劇場獎最佳導演;2013年憑《終局》榮獲第五屆香港小劇場獎最佳導演;2018年憑《香港三姊妹》入圍第二十七屆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導演(悲劇/正劇);2023年憑《老婦還鄉記》榮獲第三十一屆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導演(喜劇/鬧劇),以及入圍第十四屆香港小劇場獎最佳導演、IATC(HK)劇評人獎2022年度導演獎。《香港三姊妹》於2017年的台北演出,更榮獲台北藝穗節佳作獎(2017 Taipei Fringe Festival “Thumbs Up” Fringe Award)。

先後參與愛丁堡國際藝穗節(Edinburgh Festival Fringe)、兩岸小劇場藝術節、台北關渡藝術節(Kuan Du Arts Festival)、烏鎮戲劇節(Wuzhen Theatre Festival)、橫濱國際表演藝術會議(YPAM Fringe)等世界性藝術節,並與不同地域的藝術家合作。除此之外,近年積極開拓國際交流項目,參與Gdansk Shakespeare Theatre ShakespeareOn//line Project、InlanDimensions International Arts Festival、東京crossing舞台芸術祭等國際活動。2020-2021年受日本演出者協會邀請兩度主持「國際演劇交流  香港特集」網上工作坊,為日本導演、編劇及演員分享編作劇場的導演方法。

陳恆輝於2002-2024年期間創作、執導及製作了19個教育劇場節目:《理想之國「卡比利亞」》(2002)、《月宮寶盒》(2004)、《以眼還眼?》(2005)、《野孩子》(2006)、《罪與罰》(2006)、《鴉片戰爭》(2007)、教育劇場版《走向共和》(2008)、《五四運動》(2009)、《始皇帝的最後一夜》(2010)、《戲說三國》(2011)、《香港日佔時期》(2013)、《孝感動天》(2016)、《戲說西遊記》(2016)、《姬明傳》(2017)、《3016》(2018)、《妙虛傳》(2020)、《夜空》(2021)、《心之洞》(2023)、《心之鍵》(2024)。以上作品皆能成功發揚布萊希特的「教育劇」理念。早於2001年,已經開始編寫並且出版戲劇書籍,與行政總監陳瑞如合著作品超過20部,其中包括《戲劇教育》(嘉昱,2001)及《戲劇教室》(熱文潮,2003)等。

現任香港藝術發展局審批員(藝術評論、藝術教育、戲劇)。

Instagram  @andrewtheatre

陳瑞如女士

陳瑞如女士

行政總監

愛麗絲劇場實驗室行政總監。香港少數能夠「藝政合一」的戲劇藝術家。陳瑞如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主修表演,於2007年獲英國伯明翰中央英格蘭大學教育戲劇碩士學位。策劃項目包括戲劇演出、教育劇場、跨地域合創計劃等。編撰以戲劇教育或劇場藝術為主題的書籍超過20部。2009年憑《卡夫卡的七個箱子》榮獲第一屆香港小劇場獎最佳女主角;2023年憑《老婦還鄉記》榮獲第三十一屆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女主角(喜劇/鬧劇)。

2003年成立愛麗絲劇場實驗室(前身為1998年成立的愛麗絲教育工作室),專注劇場演出之餘,亦分別為本港學前、小學、中學及大學機構設計、編寫、開設及任教富先導性質的戲劇課堂,同時擔任戲劇師資培訓班導師,以及進行戲劇教學視導的工作。曾經擔任香港藝術發展局藝術教育組顧問、香港藝術發展獎藝術教育獎(非學校組)評審。與藝術總監陳恆輝合著作品超過20部,其中包括《戲劇教育》(嘉昱,2001)及《戲劇教室》(熱文潮,2003)等。此外,她亦擔任劇本翻譯工作,翻譯作品包括畢希納《浮石傳》;貝克特《結局》、《呼吸》、《無言劇I》及《無言劇II》;品特《山嶽語言》。

現任香港藝術發展局審批員(藝術教育、藝術行政、戲劇)。

Instagram @chanshuiyu

李俊瑩女士

李俊瑩女士

教育主任

愛麗絲劇場實驗室教育主任。李俊瑩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創意及專業寫作系。文學作品包括《童年》(第九十一期《大頭菜文藝月刊》)、《軟鐘》(第八十七期《大頭菜文藝月刊》)、《仨城》(《字花》)及《The Mockingbird》(香港浸會大學圖書館「小故事發送機」)。

參與愛麗絲劇場實驗室的製作有:《三案》、《櫻桃園實驗》、《他美得尤其像一架縫紉機和一把雨傘在解剖台上的偶遇》、《安東尼亞陶的一生》、《老婦還鄉記》、《暴風雨》、《一齣如夢幻的戲劇》及《第三帝國的恐懼和苦難》。

Instagram @heablowwith4bangs @writeabtme

劉建均先生

劉建均先生

宣傳主任

愛麗絲劇場實驗室宣傳主任 * 。劉建均先後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主修電影編劇,學士學位)、紐約大學蒂施藝術學院(主修電影研究,碩士學位),現為電影工作者、電影評論人。他曾經參與東京國際電影節學生觀摩團(亞洲電影大獎學院2018年舉辦)、國際電影製作學院工作坊(珍.甘比茵擔任導師)。短片《永無止盡》榮獲第七屆張國興傑出青年傳播人獎影音製作——戲劇組優異獎,此外畢業作品之一《輪椅殺手》則榮獲第四屆平地學生電影節藝術探索獎(編劇|剪接|演出)。

參與了3部愛麗絲劇場實驗室之製作:《三案》、《櫻桃園實驗》及《他美得尤其像一架縫紉機和一把雨傘在解剖台上的偶遇》。

* 藝術行政人員實習計劃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

Letterboxd @johnnylaukk

羅翰霖先生

羅翰霖先生

行政主任

愛麗絲劇場實驗室行政主任。羅翰霖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現為電影工作者,導演作品包括《籠》、《無相》、《無明》。

謝文俊先生

謝文俊先生

節目統籌

愛麗絲劇場實驗室節目統籌。謝文俊畢業於香港科技大學土木及環境工程系。現為自由身工作者,涉獵不同藝術文化範疇的工作,包括劇場、音樂、舞蹈、電影、茶、瑜伽文化。

參與了多部愛麗絲劇場實驗室的製作,近期參與作品包括:《三案》、《櫻桃園實驗》、《他美得尤其像一架縫紉機和一把雨傘在解剖台上的偶遇》、《安東尼亞陶的一生》、《老婦還鄉記》。

Instagram @heablowwith4bangs @cyrust.yoga

簡立強先生

簡立強先生

高級演教員

愛麗絲劇場實驗室高級演教員。簡立強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主修表演,獲頒藝術學士(榮譽)學位。曾經參與本港不同劇團的舞台劇演出,近期作品包括愛麗絲劇場實驗室《老婦還鄉記》、《安東尼亞陶的一生》、《他美得尤其像一架縫紉機和一把雨傘在解剖台上的偶遇》、《櫻桃園實驗》。2023年憑《老婦還鄉記》提名第十四屆香港小劇場獎優秀男演員。除了專注戲劇演出之外,亦分別為本港小學、中學、大專擔任戲劇教育課程及劇社之戲劇導師,並且參與不同劇團的學校巡迴演出以及多個愛麗絲劇場實驗室製作的教育劇場節目。

賴曉珊女士

賴曉珊女士

高級演教員

愛麗絲劇場實驗室高級演教員。賴曉珊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主修表演,獲頒藝術學士(榮譽)學位。2010-2012年曾為中英劇團全職演員。最近演出作品包括愛麗絲劇場實驗室《老婦還鄉記》、《安東尼亞陶的一生》、《他美得尤其像一架縫紉機和一把雨傘在解剖台上的偶遇》、《櫻桃園實驗》。2008年憑劇場工作室《反面情侶》入圍第十七屆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女配角(喜劇/鬧劇);2023年憑《老婦還鄉記》入圍第十四屆香港小劇場獎優秀女演員。曾經擔任香港學校戲劇節評判以及戲劇導師。她亦參與多部愛麗絲劇場實驗室教育劇場的製作與演出。

阮煒楹女士

阮煒楹女士

高級演教員

愛麗絲劇場實驗室高級演教員。阮煒楹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主修表演,獲頒藝術學士(一級榮譽)學位。在學期間獲多個獎學金,並於2007年獲選參加由民政事務局和青年事務委員會合辦之國際青年交流計劃(IYEP),與各大專院校的學生赴新加坡作文化交流。曾經代表院校到訪多倫多Tarragon Theatre及西澳洲表演藝術學院作交流演出。憑《秋決》、《三便士歌劇》及《偽善者》三度獲頒校內傑出演員獎。

畢業後成為自由身演員,參與超過70個專業舞台製作,當中包括海外交流演出,以及超過1,500場學校巡迴演出。她曾經合作的團體包括:愛麗絲劇場實驗室、香港話劇團、7A班戲劇組、浪人劇場、影話戲、演戲家族、同流製作、焦媛實驗劇團、心創作劇場、新域劇團、團劇團、方外無式、一張紙劇場、夢飛行合家歡劇團、東邊舞蹈團。

同時亦活躍於帶領不同年齡層的學生參與戲劇活動,包括聖雅各福群會幼兒戲劇活動;大專院校劇社表演之訓練與演出;以及成人戲劇表演課程。她於2016年首次接觸愛麗絲劇場實驗室「教育劇場」項目,以演教員身份參與「教育劇場」《孝感動天》及《戲說西遊記》。

近年積極參與創作、編劇及導演等不同崗位,包括:常春藤劇場《環境舞蹈—圈圈II》(創作及演出;香港藝穗民化節2012、斯德歌爾摩藝穗節2018);心創作劇場《就在那時候的那個時候:夜》(編劇);團劇團《Cabaret 2011 & 2012》(創作及演出);7A班戲劇組《疊配文》(導演助理)、《文字再造III、IV、VI》(編劇、導演);張學良作品《不存在的人》(創作及演出)。現亦為7A班戲劇組沙龍成員。

憑新域劇團《陳耀德與陳列室》、張學良作品《不存在的人》及愛麗絲劇場實驗室《老婦還鄉記》,分別入圍第二屆、第十四屆及第十五屆香港小劇場獎優秀女演員;憑同流製作《聖訴》入圍第二十二屆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女配角(悲/正劇);2023年憑愛麗絲劇場實驗室《老婦還鄉記》榮獲第三十一屆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女配角(喜/鬧劇)。

李瀚天先生

李瀚天先生

演教員

愛麗絲劇場實驗室演教員,參與教育劇場《心之洞》、《心之鍵》的製作與演出。李瀚天在2022年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主修表演,獲頒藝術學士(榮譽)學位。2017年獲頒英國西英格蘭大學數碼媒體(榮譽)理學士學位;2016年獲頒香港專業教育學院視聽娛樂科藝(優異)高級文憑。

近期參與演出包括:愛麗絲劇場實驗室《櫻桃園實驗》、 《老婦還鄉記》(重演);沙丁劇場《今晚早啲唞!》;7A班戲劇組 《戲解文言IV》;童真小盒《紙紙》;香港演藝學院《IN/OUT: 99% Understanding》、《最好先生Charlie Brown》;香港戲劇創作室《迷鳥 Stragglers》;中英劇團 《羅生門》(重演);A2創作社《火鳳燎原》舞台劇.壹《亂世英雄》;方外無式《剎那》;香港專業魔術社《桃太郎勇闖魔幻島》、《超級英雄學校》。

社區及校園巡迴演出包括:愛麗絲劇場實驗室「十八有藝—油尖旺社區演藝計劃」《油尖旺文藝復興計劃》〈香港大說書1.0〉、「十八有藝—中西區社區演藝計劃」《中西區文藝復興計劃》〈說書茶聚3.0〉;香港話劇團《築出個愛巢》;香港戲劇教育工作室《獬豸神話奇遇記》、《4年A班的航天夢》;A2創作社 《反賭神探》、《樂在普通話之火凰三國群英傳》、《森林時空之旅》。

Instagram  @hontinli_theatre

麥晧鈿先生

麥晧鈿先生

演教員

愛麗絲劇場實驗室演教員,參與教育劇場《心之洞》、《心之鍵》的製作與演出。麥晧鈿在2022年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主修表演,獲頒藝術學士(榮譽)學位。2018年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文學院,獲頒人文學文學士(榮譽)學位。

近期參與製作包括:愛麗絲劇場實驗室《櫻桃園實驗》、《老婦還鄉記》(重演);朱啟軒《哈哈哈哈姆雷特》;西九文化區 × 天台製作《天真與世故之歌》;自由空間 × 天台製作《遙距在場》;香港藝術節@大館2023《飛魚@香港》(助理導演及協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