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

2016 兩岸小劇場藝術節

《四情旅店》
(北京演出)

The Inn (Beijing Performance)

四位編導 一個命題 四段敘事 一齣戲
旅店是飄泊者每一夜的歸依 身體是靈魂每一世的暫棲
我們都在尋求安身立命之處 我們都在旅途中

9/9/2016 7:30pm
10/9/2016 2:30pm

北京朝陽 9 劇場

〈三生三世〉
三個故事三段世情,一個關於母親與自由的故事。
蝴蝶是脆弱的。但人總對蝴蝶有種莫名的迷戀,始終相信牠是自由的。少年編織的蝴蝶夢只是一個尋找母親的夢魘。
慈悲的聖母降世,是帶給世人愛的奇蹟,還是證實消費主義才是正道?
女孩決定即使去到天涯海角,都要將面上的疤痕和血送給形同陌路的母親。

粵語演出,附中文字幕

 

總策劃 李慧娜、楊景翔
製作人 李慧娜、藍浩之
編導 陳恆輝(香港)、楊景翔(台北)、李銘宸(台北)、王子川(上海)
表演者 崔台鎬、田懿葳、陳瑞如、梁智聰、阮煒楹、王子川、劉姿孝、曾歆雁、劉曜瑄
聲音演出 蔡佾玲、趙伊禕

首演主辦單位:台北創作社劇團
協力單位:愛麗絲劇場實驗室(香港)、戲子合作社(上海)、楊景翔演劇團(台北)、風格涉(台北)
資助:香港藝術發展局

攝影:謝文俊

導演的話

戲劇 X 數學 ── 談《三生三世》是如何構成的

我一直以為自己跟數學無綠,或者綠分太短。由讀幼稚園到小學二年級為止,我的數學成績是非常之好,也記得小時候的其中一個志願是做一個數學家。可是當我升上小學三年級,在無病無痛無任何特別事情發生的情況底下,我失去了數學精靈給我的力量,無論如何努力,我每次數學測驗及考試都不合格,慢慢我也接受我自己成為了一個「數學白痴」。直至八年前某一晚,我記得是排練《卡夫卡的七個箱子》的某個時刻,當我又再次向某君說我的算術是如何差勁時,我的設計師好友大聲說:「你懂計算的,而且你計算得很好,只是……你計算的是其它的東西吧!」

導演學是一種數學,計的豈止數字,計算範圍涉及理性與感性,當然還有角色人物的命運。

七月的某一夜,突然有一刻,我發現《三生三世》是一次「非常數學」的創作旅程。我最初構想這是一個有關張愛玲晚年的故事,但為什麼名字叫做《三生三世》? 可能是胡蘭成那本名叫《今生今世》的書吧。後來我對這個「設定」失去興趣,腦海中又出現過一個有如橫溝正史的推理小說及泉鏡花短篇奇幻小說的故事片段,但最後我都放棄了,因為我覺得太電影感了,亦難以 在四十分鐘內做好。轉捩點是有一晚在老家清理舊物時,發現一份英文作文的功課,它是一個短劇,故事是一個捕蝶的少年夜間碰上一個女孩,她在大屋門前,不停地數頭頂上 的十二盞燈籠。我記得英文老師曾問我那十二盞燈籠代表甚麼,她充滿好奇的望著我……於是第一個故事<少年蝴蝶夢>在腦中重組,不過由十二激燈籠改為七盞燈籠,故事仍然有少年和少女,再加一個「母親」的角色。故事的主題設定為愛與自由。

我再想,如我再用《三生三世》這個戲名的話,應該有三個故事。正正在這個時候有一部叫做《柏索里尼》(Pasolini)的電影在香港上映,故事是意大利電影導演柏索里尼(台譯巴索里尼)被殺害的「案件重演」。我極愛他那種充滿寓言味道的電影作品,於是我就構想了<少女們的搖曲>的大網:天人下凡救世,想宣揚愛,但反被塵世所累,最後更成為消費主義的象徵。

雖然丟棄了張愛玲的故事,但我仍揮之不去一個年輕作家與知名作家相遇及對話的場面。同時,我亦想將三個故事連結在一起,於是第三段就就出現了討論之前兩個故事的設定。可能我太喜歡卡爾維諾的《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吧!那種後設的手法已深深印在腦中。另外,在非常偶然的情況下,在我眼前出現一樁「女作家不認親生子」的新聞,我認為這跟「愛與自由」可以連在一起去思考及發展。在排掉<疤痕>這一場時,三位演員都給予很多不同的看法,於是劇團變成了偵探團,大家一起為角色人物尋找過去的歷史及行為動機。我們更慢慢發現人物的性格、真面目甚至命運。

我們發現這個戲有很多個M:
母親的英文是Mother
天人的形象使人想起聖母,戲中亦用了Madonna的歌
那首鋼琴協奏曲的作曲家是Mozart
M也可以是Money
M也可以是Murder
M也可以是Motel

三段戲都有重複的道具及場面調度,有一種似曾相職及輪迴的感覺,又像在玩一個數學遊戲。
三個故事,互相指涉。
最後我們發現,原來一開始故事已經透露了……
現在是你解讀的時候了。
但在解讀之前,我想告訴你:
泉鏡花仍可留,橫溝正史已換成森村誠一。

我的話太多了,現在真的是你解讀的時候了。